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有利于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基层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推进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化解党建与业务由“两张皮”的配合式变为“一盘棋”的一体化融合式工作格局,引领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的意义
党建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党建与审计业务之间有机统一、相互协调促进的。党建强则业务精,业务强则党建实。只有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出发点,才能借助党建服务并引领审计全局,助力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互相促进。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优秀审计队伍,推动本部门各项任务的完成。审计业务的核心则是审计干部在审计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审计程序,采用各种方式完成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以发挥监督效能。党建工作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决定着审计业务的政治方向。审计业务则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
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是现实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能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并将党建的引擎优势转化为审计发展优势。只有坚持在党建带领下抓审计,才能不忘审计初心;结合审计业务抓党建,才能避免出现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而实现党建与审计工作的同频共振。
二、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的融合现状及困难
县审计局党组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研究型审计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探索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把政治摆在首位,凸显审计机关政治属性。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属性和对党忠诚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根本遵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局党组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和专题党课抓好理论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审计基因,结合审计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大力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将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中心组学习有机结合,创新方式举办“五红”学习活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时代依法审计新要求》等内容。
以党建学习带动审计业务交流,组织开展“审计大讲堂”与“优秀审计项目”分享活动,拓宽党建和审计工作的视野思路,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使党建工作融合“审计特色”。
(二)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积极落实为群众办实事。
局党组与企业开展“政企连心、亲清暖心”结对共建活动,从联合举办主题党日、宣讲惠企政策、了解企业诉求、打通“中梗阻”堵点等方面,引导和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组织在职党员结对联户开展“睦邻行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效应,进网格、连万家建立起党员与群众互动沟通的桥梁,达到睦邻促和谐。向兄弟县的审计机关“拜师”,学习特色做法和审计业务技能。积极派出人员参与交叉审计、巡察监督等,通过“以审代训”提高干部队伍的实战业务能力,达到“审、帮、促”效应。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做好审计本职工作。
打造风清气正审计队伍。局党组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全体领导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签订审计项目廉洁承诺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严格要求审计人员执行“八不准”“四严禁”审计工作纪律。党组统筹推进审计业务。每年年初,局党组专题研究全年审计项目计划,除国家审计署、省市审计局授权的审计项目外,局党组围绕我县的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资金、财政预决算、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履行情况等方面,对各项民生资金的监督,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专项资金做好跟踪审计,紧盯相关政策执行、重大项目实施和重点资金使用情况,精准审计政策落实全过程的动态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助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措施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情况、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及相关政策情况等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促进建章立制,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主动与被审计单位对接,帮助指导十九大以来审计项目所发现的问题整改销号,监督被审计单位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建立长效审计整改机制,制定问题台账,健全政策落实制度,逐一对应销号;完善审计整改联动制度,沟通协调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压实整改协调效用。
(四)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党组织统领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共同助力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发掘审计机关的党性潜能。但是,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融合互促的过程中,在思想认识层面和融合方式方法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1.审计干部对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偏差。党建与审计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既要求党的领导与审计监督的工作量相叠加,也要求在思想层面行使审计监督时坚持党建围绕中心,通过强化党建的影响力,履行审计服务的职能,实现党建与审计工作“两不误、两推进”。实践中,审计业务专业性要求比较高,部分审计干部认为审计项目工作才是主责主业,党建工作是“虚功”。因而,审计干部容易把重心放在打造优秀审计项目、规范经济权力运行等审计业务上,党建为业务工作让步的“虚责”。
2.党建与审计业务工作在融合过程中相脱节。在党建引领下制定模范机关创建方案及审计项目计划方案中,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内容相对具有独立性。虽然审计业务是在党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推进实施,如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监督执纪过程中遵守的“四严禁”“八不准”纪律规定,但是审计项目的独立性仍然会因程序或参照标准不一致而与党建标准融合不够。其次,因异地交叉审计监督、巡察监督和纪检监察等“三类监督”协同配合的需要,党员干部抽调现象使得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质效难以保障。审计项目的理论成果转化运用,审计业绩、党建绩效考评与党建考核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和未融合之处。
三、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的应对措施
(一)以思想工作的成效提升审计业务绩效。
1.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共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党建的实质是从政治角度围绕审计业务工作做好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建带业务,全面提升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的质效。审计机关应将《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全国审计机关2022年度工作要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和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必学内容,提升干部理论修养。
2.丰富学习教育资源,凝聚思想共识。召开干部会议学习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业务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吃透中央精神和江西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并结合我县实际需求,明确学习清单、明晰党建任务规划,引领审计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县内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组织党员走进红色,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奉献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凝聚审计党员队伍的思想共识,树立重视党建、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打造思想“同心”,价值“同向”的“融合式”审计机关。
(二)发掘有效激励因素,提高融合的畅通性。
发挥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局党组组织之间领导与指导关系的作用,综合考虑促进深度融合的动力因素、体制机制和受益主体,协调统筹做好党建与业务工作。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下发文件,围绕党建主轴部署审计业务工作,推进党建引领业务工作。
1.明晰考核度量衡。通过制定文件明确党建和业务质量衡量标准,促进机关制度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党员业务骨干队伍,抓实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按分值比例分配党建考核与业务考核,并融入到干部评先评优细则中,做到党建和业务考核两手抓,倒逼全体干部提高综合素养。完善结果应用制度,为做出贡献的审计人员提供实质性的提升机会,为参与重大项目审计长期出差且业务精湛的干部设置“绿色”成长通道,从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方面创造有益于审计能力提升的良好环境。
2.坚持人民至上,厚植政治情怀。审计委员会和局党组坚决贯彻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审计精心立项,严密审计,将审计延伸到与国家重点政策审计有关的多个方面;领导审计干部熟透各类国家政策法规,切实维护人民主体的既得利益和合法权益,防止一切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径,心系群众,积极作为,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机关队伍。